嘿,朋友们,前些天我们梳理了言语理解中的逻辑填空、片段阅读以及篇章阅读的作答方法和技巧,今天一起来学习下语句表达的部分。
语句表达属于公务员考试的特殊题型,只有个别地方进行考察。其实所考察的是言语理解最基本的能力。
这与我们学生时代语文课程上训练的病句查找、语法问题查找的形式基本一致。
语句表达常见的小题型有病句辨析和字词音判断。病句辨析主要考查考生是否找出句子语法、语序,或者逻辑上的错误;字词音辨析主要考查语文基础知识。
病句辨析
真题示范
【2020年深圳真题】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一名考生的一系列小动作引起了监考员的怀疑,于是遭到了民警的讯问,被带回派出所进行调查。
B、虽然他几年前考试作弊的丑事被亲戚们早忘了,但这却作为一项犯罪记录永远镌刻在他的档案里。
C、他认为这种掩人耳目的小伎俩可以让自己获得高分,可等待他的只会是多年的禁考和零分。
D、该犯罪团伙上个月刚研发出的这种新型作弊橡皮擦,还未出售就被公安机关查获了。
【步知公考原创解析】
A选项,“遭到了民警的讯问,被带回派出所进行调查”逻辑顺序不当,按照事件发展顺序,应该是先“被带回派出所进行调查”,再“遭到了民警的讯问”,排除。
B选项,镌刻在他的档案里”搭配不当,镌刻强调雕刻,搭配“档案”不恰当,排除。
C选项,多年的禁考和零分”搭配不当,“多年的”与“零分”不能搭配,排除。
D选项,逻辑通顺,表达清楚,不存在歧义。
本题为选非题,故答案为D。
有的考生说语句表达试题难,做起来感觉要么都对,要么都错,其实这类题目可以通过寻找标志来选出答案。
一、出现关联词
公考中主要考查关联词的位置是否正确。
比如: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这句话中关联词的位置显然不对,这句话里有两个分句,两个主语“他”、“事业”,关联词应该在主语之前,故应该改成:如果他不能实事求是,那么事业会受到损失。
所以关联词的正确位置关系主要有两种,1.两个分句,两个主语,关联词在主语之前,2.两个分句,一个主语,关联词在主语之后,如网购即便宜又方便。
句子中出现介词,比如在“……中,经过,由于,通过,随着,当,从,可以考虑主语残缺”。
例如:由于她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这句话中开头出现了介词,导致句子没有主语。
二、出现否定词语
这种病句类型最容易发现,主要体现为多重否定,例如我想这应该不必叙旧,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根据句意,应该是所有人都会想象出,而此处有三个否定词,表达的是所有人想象不出。故可以删掉第三个“否定词”。
三、出现一面对两面
这种病句类型最容易看出,主要表现为两面词:多少、高低、是否、能否,能不能,例如他的病情能够稳定,关键在于他能否保持良好的心态,出现明显的两面词,做题时可以首先排除,但是有时是两面对两面,例如他是否考上,在于是否努力,这种情况就没有语病,各位考生要认真观察。
四、谓语动词出现“是”“成为”
句子中出现这样的词语,比如今天的行动是我们这一群人最紧张的一天,主干为:行动是一天,很显然主宾不当,所以此时考虑主宾不当这种病句。
例如:
这个广播站已成为教育和帮助后进青年,挽救和培养失足青年的场所,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彰。
(当我们提炼出句子主干,“培养”与“失足青年”不搭配,就出现了动宾搭配不当的错误。)
五、定语太长,看动词是否带宾语中心词
这种病句类型不是特别容易判断,例如邵阳县决定推广麦田养猪,谓语动词为“推广”,后面“麦田养猪”应该是定语成分,且过长,所以这个句子少宾语,应该加上“推广……模式或者经验”。
例如:
通过这次对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的参观,使我们更加深刻地懂得了战争对我们带来的伤害以及历史的教训。
(“通过……的参观”是介宾短语,是不能作主语的,后面分句中谁使得……就没有了主语。)
六、出现数量范围的词语
这种病句类型比较常考,而且不难判断,例如:几个报社的记者,“几个”可以修饰报社,也可以修饰“记者”,“几个”为判断标志,属于数量词语。
以上汇总了病句的答题切入点,接下来我们对于病句的主要类型进行汇总。
第一类:搭配不当
1、主谓宾搭配不当;
2、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3、一面对两面搭配不当;
4、关联词搭配不当。
第二类:语序不当
1、多重定语语序不当;
2、多重状语语序不当;
3、关联词位置不当。注,一个主语,关联词灾后;两个主语,关联词在前。
4、事理顺序不当。
第三类:成份残缺或者赘余
1、主语残缺。
主要存在三种情况:滥用介词:现代汉语中介宾短语不能用作主语;滥用使动句式;定语过长。
2、谓语、宾语、介词残缺。如,介词残缺:科学家要心胸开阔,就是(少了“对”)和自己观点不一样的人坦诚相对。
3、主谓宾定状补、虚词赘余。虚词赘余:出人意料的是,今年三月,物价的(的应去掉)下跌,后来慢慢稳定了。
第四类:句式杂糅
1、本着……的原则,正确的表达:以……为原则。
2、是出于……决定的,正确的表达:是出于,是由……决定的。
3、有……组成,正确的表达:有……;由……组成。
4、靠的是……取得的,正确的表达:靠的是;是……取得的。
5、关键在于……是十分重要的,正确的表达为:关键在于……,……是十分重要的。
6、对于……问题上,正确的表达为:对于……的回避,在……问题上。
7、经过……下,正确的表达为:经过……;在……下。
8、是为了……为目的的,正确的表达为:以……为目的的,是为了……。
9、借口……为名,正确的表达为:借口……,以……为名。
10、是由于……的结果,正确的表达为:是出于……,是由……决定的。
11、成分……配置而成的,正确的表达为:成分……,由……配置而成的。
12、围线.....为中心,正确的表达为:围绕……中心。
13、大多……为主,正确的表达为:大多是……。
14、原始是……造成的,正确的表达为:原因是……,是由……造成的。
15、是因为……的原因,正确的表达为:是因为……,……是原因。
第五类:歧义
1、修饰两可;
2、停顿两点(重点、不敏感);
3、多义、多音词;
4、指代不明。
第六类:不含逻辑
1、自相矛盾;
2、范围不当;
3、否定失当;
4、主客倒置;
5、强加因果。
字词音辨析
字音词辨析重点考察的是语法基础知识,这类试题相对比较简单。
【真题示范】
“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这句话使用的修辞手法是:
A、拟人
B、比喻
C、夸张
D、排比
【步知公考原创解析】
“拟人”指把事物人格化的修辞方式。“比喻”指打比方。“夸张”指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排比”指用一连串结构相似、内容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来表示意思,用以增强语势,使内容得到强调。
A项,文中是把“帝国主义”和“反动派”看成是“纸老虎”,“纸老虎”没有体现拟人化,排除。
B项,文中是把“帝国主义”和“反动派”比喻成“纸老虎”,符合文意。
C项,文中是把“帝国主义”和“反动派”看成“纸老虎”符合两者本质情况,没有体现夸大或缩小的意思,排除。
D项,就只有一句话,没有一连串结构相似的成分,不是排比,排除。
故本题答案为B。
此类试题学习,就更多的要加强日常语文语法基础知识的积累,以及对成语、词语等的运用。
以下汇总了26个语文基础知识点,小伙伴们可以加以熟悉和运用。
(一)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二)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
(三)常见的表现手法
象征、对比、衬托、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借物喻人、寓理于事、寄情于事、运用典故、先(后)抑后(先)扬、欲扬先抑
(四)说明文分类
1、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
2、科技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
(五)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
2、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
3、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由现象到本质等 。
(六)说明方法
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作诠释、下定义、列图表、引用(名言、资料等)
(七)两大说明方式
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
(八)说明文语言特征
生动(趣味性)、准确(科学性)
(九)记叙的顺序
顺叙、倒叙、插叙(追叙)
(十)散文的分类
抒情散文和叙事散文
(十一)散文的特点
形散而神不散
(十二)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故事情节与环境
(十三)小说的结构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
(十四)描写的方法
1、概括介绍与具体描写
2、肖像(外貌)描写、行为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3、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
4、小说中的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五)议论文分类:立论、驳论
(十六)议论文三要素
1、论点:解决“需要证明什么”
2、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
3、论证:解决“怎样来证明”
(十七)议论文结构
1、引论:提出问题
2、本论:分析问题
3、结论:解决问题
(十八)论据类型: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十九)常见论证方法
1、最基本的论证方法:摆事实、讲道理
2、常用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如引用故事则属于举例论证,如引用名言则属于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常有“同样”“诸如此类”等词语)
(二十)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
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二十一)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二十二)语句特色评价用词
准确、严密、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二十三)掌握常见病句类型,对应解决
(1)结构是否完整
缺乏主语:通过刻苦学习,使他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提高。(删去“通过”或“使”)
缺乏谓语:我们正在努力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删去“为”或句尾加上“而奋斗”)
缺乏宾语: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句尾加上“方法”)
(2)成分搭配是否妥当
主谓不当:现在,所要解决的矛盾和预期的任务已经完成。
动宾不当:我们参观学习了兄弟学校开展课外活动的先进经验。
主宾不当:他的家乡是广东顺德市人。
定中不当:自己有双聪明能干的手,什么都能造出来。
(3)语序是否合理
例:每个有理想的青年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对四化建设有贡献的人。 (应该是“都希望将来”)
(4)句式是否杂糅
例:有没有健康的身体,是否做好工作的前提。(删去“有没有”和“否”)
(5)前后文意是否矛盾
例:一朵朵五彩缤纷的白云飘浮在高空。(删去“五彩缤纷”或“白”)
(6)语意是否重复
例:关于这件事的具体详(删去“具体”)情,以后再告诉你。
(7)是否产生歧义
例:小王见到小李,他告诉他,他(改为“自己”)在厂里评上了生产标兵。
(8)用词是否得当
例:大家都说他的批评又正确又尖刻。(“尖刻”改为“尖锐”)
(二十四)句式变换
①主动句和被动句互换
例:战士们击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主动句)
例: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被战士们击退了。(被动句)
A、 主动句变换为被动句
方法:把原主语调作为宾语,把原宾语调作为主语,之间加介词“被”,原谓语动词置后不变。
B、 被动句变换为主动句
方法:把原主语调作为宾语,把原宾语调作为主语,之间删去介词“被”,原谓语动词置于主语后不变。
②肯定句和否定句的变换
例:我们的战士都是勇士。(肯定句)
例:我们的战士不是懦夫。(否定句)
A、 肯定句变为否定句
方法:主语不变,谓语动词变为否定词(加上“不”“没有”等否定词)原宾语变为反义词。
B、 否定句变为肯定句
方法:主语不变,谓语动词变为肯定词(删去“不”“没有”等否定词)原宾语变为反义词。
③肯定句与双重否定句转换
例:他勤劳。(肯定句)
例:他并非不勤劳。(双重否定句)
方法:主语不变,原谓语(动词)前加上(或删去)双重否定词(“不是不”“非不”等),宾语不变。
④陈述句与反问句的变换
例1:这成什么话?(反问句)
这不成话。(陈述句)
例2:西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反问句)
西特勒、墨索里尼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陈述句)
例3:难道我们不对吗?(反问句)
我们是对的。(陈述句)
A、 反问句变陈述句
方法:主语不变,谓语动词变为肯定或否定宾语不变,反问语气词删去,问号改为句号。
B、 陈述句变反问句
方法:主语不变,谓语动词变为肯定或否定宾语不变,加上反问语气词,句号改为问号。
(二十五)标点符号
(1)分号与顿号的区别
分号表示一句话中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
例:我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像松树一样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崇高的品质;我希望每一个人都成为具有共产主义风格的人。
顿号表示句中并列词或词组之间的停顿。
例: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中国共产党万岁!
(2)问号的用法
①表一般疑问
例:你知道小玫为什么不来上课吗?
②表设问
例: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人民。
③表反问
例:难道你真的不明白这件事情的真相吗?
(3)双引号的用法
①表引用
例:毛泽东同志在《反对党八股》里说:“为什么语言要学,并且要用很大的气力去学呢?因为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
②表特定称谓或强调
例:党委书记要善于当“班长”。党的委员会有一二十个人,像军队的一个班,书记好比是“班长”。
③表反语(讽刺)或否定
例:这样的“理论家”,实在还是少一点好。
(4)省略号的用法
①表内容的省略
例:这个校办工厂现在可以生产车床、电机、变压器、水泵、电线??????上百种产品。
②表思维的跳跃
例:(孔乙己)说:“偷……读书人窃书不算偷。”
③表被抢白而话没有说完
例:(孔乙己)说:“不……不要取笑……”
“取笑?昨晚我亲自见到你被丁举人吊着打。”(酒客)
④表说话吞吐
例:“我……我……我坦白。”面对铁证,犯人只能老实交代自己的犯罪事实。
(5)破折号的用法
①表解释说明
例:知识的问题是一个科学问题,来不得半点的虚伪和骄傲,决定地需要的倒是其反面——诚实和谦逊的态度。
②表递进
例:团结——批评和自我批评——团结。
③表转折
例:很白很亮的一堆洋钱!而且是他的——现在不见了。
④表声音的延续
例:周——总——理,你在哪里?
(二十六)修辞手法
(1)准确认知比喻、排比、反复、拟人、反问、设问、夸张、对偶、借代等常用修辞。
(2)避免混淆。
①比喻与比较
比喻一般具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且喻体和比喻词在句中至少有其中一项。
比较仅是双方在程度、范围等方面的对比或类比。
例:妹妹的脸像苹果一样红。(比喻)
例:他比他爸爸还高。(比较)
②比喻有明喻(比喻词通常如“像”等)、暗喻(比喻词通常如“成了”、“是”等)借喻(比喻词通常不出现)之分。
③比喻与借代
比喻一般具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且喻体和比喻词在句中至少有其中一项。
借代通常直接以相似体替代本体。
例:她像圆规直立在我的面前,一副得意洋洋的模样。(比喻)
例:圆规尖叫着跑到我的面前,一副得意洋洋的模样。(借代)
④一般疑问、反问和设问
一般疑问通常是提出问题,别人解答。
反问质问他人,答案却在问题中。
设问通常是自问自答。
⑤排比与反复
排比通常由三句或以上的意义相近的语句组成。
反复通常由两句或以上字同义同的语句组成。
例:《周恩来年谱(1949——1976)》详细记述了周恩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担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期间的重要业绩、主要思想和作出的重大贡献;反映了周恩来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为寻找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而进行的艰辛探索;表现了周恩来为党、国家和人民利益殚精竭虑,无私奉献,顾全大局,鞠躬尽瘁的革命精神;再现了周恩来日理万机,为建设祖国、振兴中华日夜操劳的感人情景和非凡的管理国家的才能。(排比)
例:无耻啊,无耻,这是特务们的无耻,恰是我们的光荣。(反复)
⑥夸张有夸大和缩小之分
例: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例:闰土的见识广博,而我和我的小伙伴们见到的只是四角的天空。
语句表达是属于特殊考题,但所涉及到的知识点,以及内容都是语言辨析力提升的基础,所以无论会不会考到,小伙伴们对于语文基础知识,以及病句辨析中所涉及到的语句问题类型都可以稍加了解,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按照惯例,在最后肯定是需要拉拉人气的,伙伴们,收藏并点赞,你就是公考路上最棒的那个崽!
大家好,社区干货专栏成立一周年啦! 咱们【干货小分队】在很多伙伴的墙裂要求下 正式开通了个人微信订阅通道! 1.添加微信后,每周私发最新干货 2.不发广告,不做活动,不拉社群
微信扫码添加 咨询课程顾问
添加图片
共9张,还可添加9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