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判断作为公务员考试当中的必考题型,掌握合理的备考方法尤其关键。根据题干给出的定义数量,可以分为单定义和多定义,二者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一致。有许多小伙伴在面对定义判断题目时有些束手无策,今天,我们梳理了目前考试中出现的单定义和多定义题型,将不同题型以及解题技巧和积累方式与大家分享。 定义判断——单定义 题型特点:直接阅读并匹配选项不同 解题方法:知识点较少。解题核心就是十二个字:看清提问,抓准信息,选项比较。 定义判断——多定义 题型一:选项匹配 题型特点:提问方式为“下列说法正确/不正确的是”,选项为例证与题干不同定义的匹配。 解题方法: 题干涉及多个定义,可能涉及子母定义或并列定义,选项中一般涉及题干中出现的多个并列定义,需要考生认真阅读选项中涉及的所有定义,并找出关键信息,将每个选项中的例子与提到的定义一一匹配,判断匹配与否,匹配即为正确选项。 若几个定义之间有所联系,可能会容易混淆,可以找到其异同之处,这样更有助于几个定义的区分。 题型二:例证匹配 题型特点:提问方式为“对.上述典型例证与定义的关系判断正确/不正确的是”,选项为例证xx分别与定义xx相符/不相符。 解题方法:题干涉及多个定义,一般为2个或3个并列定义,同时给出相同数量的例证,例证可能与某一个或多个定义匹配,也可能均不匹配,选项中通常考查定义和例证的匹配正误情况。 该类题目,需要考生认真阅读题干中给出的所有定义和所有例证,确定其匹配情况,才能判断选项中给出的结论正误。 题型三:多定义合一 题型特点:提问方式为“下列选项同时包含定义xx和xx”。 解题方法:题干涉及多个定义,选项中包含提问中涉及的两个或多个定义的即为正确答案。该类题目同样要求考生认真阅读提问中涉及的所有定义,并提取相应的关键信息,与每个选项一- -匹配,选择包含关键信息与提问中涉及的定义关键信息匹配度最高的选项。 题型四:逆向匹配 题型特点:提问方式为“最能说明这- -现象的概念是”,题干为例子,选项给出4个不同定义。 解题方法:题干中只给出一一个例子,需要匹配到选项中给出的定义。做此类题目,考生可以先对题干例子进行梳理,分析题干中的现象,再提取每个选项给出定义中的关键信息,与例子进行匹配,选择包含关键信息与例子匹配度最高的定义。 多定义的形式虽然比单定义更多,但解题方法其实大同小异,定义判断并不是单纯地考你是否知晓这些定义,而是考查大家筛选题干信息并快速理解和判断的能力,因此找准关键信息的能力很重要。 其次,小伙伴们在做定义判断题的时候一定要有“最优思维”,在题干所给的四个选项都不完美的情况下,选择相对来说更合适的那一个,不可过分咬文嚼字。 定义判断6大技巧 技巧1:注意定义中的“主体”,再对比选项中的“主体”,迅速排除错误选项。 【示例】 斡旋受贿罪,也称间接受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本人职权或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请托人财物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存在斡旋受贿罪的是: A. 民办学校校长张某收受了某学生家长的红包,委托本校老师伪造该生的成绩单 B. 李董事长送了审计司司长太太一部轿车,成功使得自己的企业逃过审计审查 C. 海关负责海外货品清关的小赵,时常收到海外代购商的礼物,并帮他们逃税 D. 警察孙某请交管局老同事帮小李删除违章记录,并向小李索要一笔好处费 【答案】D 【羚羊点拨】根据问法可知要选出符合定义的一项,定义中的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再看四个选项,A中的民办学校校长、B中的李董事长,显然都不是国家工作人员,不用仔细地读完整个选项,就可以排除A和B了。 再对比C和D,主体都是国家工作人员,就继续认真读选项, C中的小赵并没有“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不符合定义, D中的孙某请求的交管局老同事也是国家工作人员,他还索要好处费,符合定义,故答案为D。 技巧2:找准定义中的关键信息,破题往往从此处入手 【示例】 人类增强就是利用生物医学技术、智能技术、神经科学技术、信息技术和纳米技术等高新技术手段使健康人类的机体功能或能力超出其正常范围,从而使人类的体貌、寿命、人格、认知和行为等能力发生根本性变化并具有全新能力的一种技术手段,其目的是显著提高人类生活的质量。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选项不属于人类增强的是: A.演员赵某用药剂延缓衰老 B.医生建议老张去做心脏搭桥手术 C.医生将传感器植入老陈大脑提高其记忆力 D.小王为了增加自己的身高服用类增高药物 【答案】B 【羚羊点拨】题干问“不属于人类增强的是”,快速浏览定义,把握定义关键信息:高新技术手段,使健康人类机体,功能超出正常范围。 分析选项,发现B项中的“老张去做心脏搭桥手术”,是因为心脏出现问题而需要做心脏搭桥手术的治疗,老张原本不具有健康肌体,也不是使功能超出正常范围,明显不符合定义。 快速验证A、C、D,A项,用药剂延缓衰老,延缓衰老使寿命发生了变化; C项,传感器能提高大脑的记忆力,利用高新医疗技术手段使老陈的记忆功能发生变化; D项,服用类增高药物以增加身高,利用生物医学技术使小王的身高发生变化; 均是使机体功能超出正常范围,都符合定义。故答案为B。 技巧3:熟悉又简单的定义,可以先看选项,略读定义 【示例】 侵犯行为简称侵犯,有时也可以称之为攻击行为,它是指个体违反了社会主流规范的、有动机的、伤害他人的行为。 根据上述定义,以下属于侵犯行为的是: A.加州某大学一名博士生闯入办公室,用枪击伤自己的导师 B.某中学语文教师批评没有按时完成暑假作业的学生 C.在一场冰球比赛中,甲方队员在抢球过程中不小心撞伤乙方队员 D.在经过李某同意的情况下,王某将李某病中照片发到微信朋友圈 【答案】A 【羚羊点拨】题干定义为“侵犯行为”,是生活中接触得比较多的一个概念,基本了解是什么意思,故选择直接对比四个选项。 A项,用枪击伤导师,比较像侵犯行为;然后对比B、C、D项,批评学生、不小心撞伤队员、发病中照片到朋友圈,和A项的严重程度有明显不同,都不属于侵犯行为,排除。再回到定义中验证: 个体违反了社会主流规范的、有动机的、伤害他人的行为,显然A符合。故答案为A。 技巧4:多定义题重点看考查的定义 【示例】 货币性资产是指持有的现金及将以固定或可确定金额的货币收取的资产,包括现金、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以及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等。非货币性资产则是指货币性资产以外的资产,这些资产在将来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即货币金额)是不固定的或不可确定的。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货币性资产的是: A.某服装厂的库存货物 B.某汽车公司用于出租的车辆 C.某通讯企业旗下手机品牌的商标权 D.某化工集团按照国家规定获得的技术补贴 【答案】D 【羚羊点拨】本题属于多定义题中的并列型,题干问“属于货币性资产”的是,故可以重点看货币性资产的定义:持有的现金、将以固定或可确定金额的货币收取的资产。 A项,库存货物的出售价格不可知,故可带来的金额是不确定的,排除; B项,车辆并不能以一个确定的金额给企业带来货币收益,排除; C项,商标权出售给企业带来的货币收益不确定,排除; D项,国家规定给予的技术补贴是确定的货币金额,符合定义,正确。 故答案为D。 技巧5:当题干定义有举例说明时,举例部分通常与选项相关 【示例】 合理使用是指在法律明文规定的情形下,非商业性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也不必向其支付报酬。“法律明文规定的情形”主要包话: (1)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 (2)免费表演已经发表的作品; (3)对设置或者陈列在室外公共场所的艺术作品进行临摹、绘画、摄影、录像; (4)将已经发表的以汉语言文字创作的作品翻译成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作品出版发行。 根据上述规定,下列属于合理使用的是: A.甲在班级聚会上演唱了戊未发表的一首歌曲 B.乙将一部英文作品翻译成蒙文作品出版发行 C.丙公司拍摄公共广场的雕塑作品后,将其制作成图片发行 D.丁为撰写论文,复印了庚发表在某期刊上的论文作参考 【答案】D 【羚羊点拨】题干所给的定义中出现了关于合理使用的4种“法律明文规定的情形”,那么选项基本和这个具体的情形相关,考生在解题时可以将选项与这些情形进行对应,如果属于上述情形的就是符合定义,反之则不符合定义。 D项,为了写论文,复印了庚发表的论文,符合(1)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且没有商用,符合定义。 技巧6:遇到有难度的定义,通过选项对比来寻找答案 【示例】 动力定型是指一种在固定程序的条件作用下建立的暂时联系系统。在这一种系统内,各个条件刺激按严格的序列和时间呈现,以获得每个刺激确切而不变的效果,最后的效果就是在大脑皮质的活动中建立了一种动力定型。 下列不符合此理论的是: A.乒乓球运动员通过练习确保击球的稳定性 B.小学生学习写字过程中老师不断纠正姿势 C.篮球明星每天都要练习超过一千次的投篮 D.动物园饲养员喂动物之前每次都要吹口哨 【答案】D 【羚羊点拨】本题考查“不符合动力定理”理论的是,动力定型这个概念属于比较陌生的定义,读完题干发现这个定义也比较抽象,不好理解。 此题的出路在于题干问“不符合”,也就意味着选项中有3个是符合定义的,只有一个是不符合的,并且3个符合的选项应该存在一些共同点。 像这样的难题,从题干出发是很难有收获的,结合选项来看是比较有效的解题方式。 对比四个选项之后,发现A、B、C三个选项都是通过不断地练习某种动作姿势,从而形成固定的记忆,而D项明显不同,因此D项符合此理论的概率更大。 再把D和题干信息进行比对,发现饲养员吹口哨确实不是按严格的序列和时间呈现,也不是为了获得确切不变的效果,不符合定义,故答案为D。 一份行测试卷中,难度大的定义判断题占比不会太大,一般1~2题,但是在考场上,任何一道简单题都不能轻视。 因为你不仅要做对,还要做得比对手快,才能留出更多时间给其他难一点的题,进而做对更多题,拿更高的分。 以上思路说起来很简单、很好理解,但只是看懂这还远远不够,你要真正在做题时能通过高效运用它加快解题思路,这才是关键。 但定义判断光拥有技巧是不够的,仍然需要储备学科知识,如何积累定义判断呢?请继续学习下文
微信扫码添加 咨询课程顾问
添加图片
共9张,还可添加9张